2023-03-23【戶外教學】參訪中央研究院歐美所圖書館建築

3月23日(四)由本所辛蒂庫絲教授(Prof Dr. Candida Syndikus)帶領學生們參觀中央研究院歐美所圖書館。該機構設立之初為美國研究中心(以下簡稱中心),於1974年7月改為美國文化研究所並隸屬於中央研究院,爾後因應歐洲研究的需求,自1991年起更名為歐美研究所。建物於1971年動工,1972年正式啟用,1991年後新歐美所研究大樓完工,原建物內部空間全面改為圖書館使用。美國研究中心位於中央研究院西南角,西側為四分溪,在四分溪未整治前,常因大雨氾濫成災。興建之初為了避免淹水的問題,以架高的方式興建,使整棟建物具有如薩伏伊別墅(Villa Savoye, 1928-31)的底層架高飄浮感。一進入圖書館一樓大廳內部就可看到建築模型以及建物外觀及結構中英文對照的解說,讓參觀者對於這棟建物的整體建構一個初步印象。這棟建物的平面約為一個正方形,建物以演講廳為中心,東西南北四翼則因應現代建築形隨機能的特性,而有不同的外觀。建物中央原為一個可以容納約300人的演講廳挑高兩層樓的空間,北側是建物的主入口,東側及北側皆為三層樓,並有大面開窗,反映了現代主義建築使用鋼筋混凝土,牆面非主要的受力牆的特色。西側為一層樓的個人的研究室,每個研究空間皆有面向北方的開窗,此方式既可解決採光亦可避免西曬的問題。南面為機房空間,為有利通風散熱,磚牆以鏤空的方式排列。其他建物內部的細節,例如一樓及二樓內部保存良好的櫸木地板主要以人字形(魚骨形)的方式排列,而在門的周邊接縫處,則改以垂直及水平的方式處理。另外,在東、北兩側的三樓空間,可觀察到並沒有鋪設櫸木地板,據館員說法應為當時預算有限,也因三樓為書庫空間,所以並沒有鋪設櫸木地板,僅為混凝土的表面。在東側的二樓與三樓樓梯間還有圓形的燈具,十分優雅,散發出的黃光也給人穿越回1970年代的氛圍感。透過實際走訪建築,可以觀察到許多細節與巧思,若有機會到歐美所圖書館借書或閱讀,可以好好觀察與欣賞這棟建築物,會有更多不同的發現喔!更多有關本棟建築的內容也可以參考圖書館的官網喔。特別感謝:中央研究院歐美所圖書館主任吳慧中及館員陳櫻文小姐接待及導覽解說。

參考資料:

1. 2023年3月23日導覽解說內容。

2. 王俊雄、徐明松,粗獷與詩意:台灣戰後第一代建築,台北: 木馬文化,2008。

3. 歐美研究所圖書館官方網站https://www.ea.sinica.edu.tw/library/ (2023.3.28瀏覽)。

  • Post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