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外教學

- 實地考察
在我們的課程中,對藝術作品的解讀通常奠基於數位影像,以及電影或書籍中的視覺材料。但為了更深入地了解作品的性質及品質,藝術品及建築的空間條件,和物質性的直接接觸經驗是不可或缺的。因此,我們希望通過參觀博物館和畫廊來豐富我們的課堂訓練。我們進一步在臺灣進行實地考察,以研究臺灣的中式建築、殖民建築和當代建築。
- 境外教學
在過去的十年中,我們定期規劃舉辦以下國家的國際學習旅行:日本、中國、義大利、德國、奧地利、比利時和西班牙。這趟學習旅行包括與目的地國家學生的聯合講習營、研討會或國際學生會議。透過這個機會,我們的學生在藝術史專業萌芽初期,已建立起國際連結的網絡。
歷年境外教學
名稱 | 帶隊教師 | 時間 | 地點 | 介紹 |
「中國繪畫中的圖像與文本專題研究」境外教學與學術合作交流 | 林麗江 | 113年11月13日至18日
| 東京 | 本次帶領學生至日本東京地區的美術館、博物館,參訪重要的展覽與申請調閱美術收藏。同時也拜訪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並與該所師生進行學術交流。 |
2024年義大利的視覺藝術:文藝復興、巴洛克,與其後 | 辛蒂庫斯、諾斯邦 | 113年6月9日至23日 | 威尼斯、羅馬 | 參觀位於羅馬的赫爾茨圖書館以及威尼斯建築大學,觀看羅馬與威尼斯兩座城市內的視覺藝術作品(繪畫、雕塑、建築、當代創作),了解構成兩座城市文化內涵的發展過程。 |
近代東亞美術史研究 | 蔡家丘 | 112年11月13日至18日 | 東京、橫濱 | 帶領學生至日本東京地區的美術館、博物館,與藝術大學等機構,調查重要的展覽會與美術收藏。並且與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的師生進行學術合作交流。 |
四川美院參訪與交流 | 曾肅良 | 112年10月8日至16日 | 重慶、成都、長沙、上海 | 結合帶隊教師陶瓷史、藝術經濟學、文物鑑定學與博物館學等專業,參觀當地美術館、古董市場、美術學院、藝術市場,進行實務體驗式境外學習之旅。 |
近代東亞美術史研究 | 蔡家丘 | 108年12月19日至24日 | 九州 |
日本對於台灣、中國美術直接間接地扮演重要的媒介,許多台灣前輩藝術家留學東京,接受近代化的美術教育之餘,藉由當時的展覽學習古典東洋或現代美術,並四處寫生。因此本課程藉由境外教學的機會,帶領學生實際重溯美術史發展軌跡,參觀相關展覽,理解近代東亞美術史的形成。並帶領學生至日本九州大學藝術學研究所發表,提升學生的研究深度與發表能力。 |
2019年義大利博物館與展覽:歷史、策展與建築 | 辛蒂庫斯、諾斯邦 | 108年11月18日至28日 | 威尼斯與北義大利 | 從威尼斯出發,參觀重要歷史遺址、博物館與展覽,並對北義大利具有文化意義的城市,如帕多瓦、維洛納、波隆納等地進行考察,由專精古典西洋藝術與當代藝術的教師帶隊,對藝術有更全面的認識。 |
東西洋建築中「聖」與「俗」的空間概念:以長崎為例 | 辛蒂庫斯、福田美穗
| 108年10月1日至4日 | 長崎 | 前往日本長崎參訪建築,探討建築內的神聖空間與世俗空間有什麼不同,並理解不同文化中神聖空間是如何被定義和表示,並與大阪市立大學進行交流。 |
名稱 | 帶隊教師 | 時間 | 地點 | 介紹 |
日本建築與西方:特徵、交流與受容 | 辛蒂庫斯、福田美穗
| 107年9月25日至29日 | 京都、大阪 | 以日本京阪地區為主,拜會多所大學與參訪日本傳統住宅暨明治時期後住宅,看當地建築如何受到西方影響而出現建築設計思維上的轉變。 |
明代中日文化藝術交流 | 林麗江、賴毓芝 | 107年5月14日至23日 | 東京、京都、大阪 | 拜會多所大學、參訪日本相關博物館與美術館,理解明代與同時期日本之繪畫如何互相交流並產生影響。 |
文藝復興和巴洛克時期的藝術和建築中的空間和儀式(1400-1650) | 辛蒂庫斯 | 106年9月12日至25日
| 羅馬、梵諦岡、佛羅倫斯、威尼斯
| (施工中) |
中國北方瓷器、金銀器考古遺址參訪 | 曾肅良 | 106年6月2日至9日 | 鄭州、西安、洛陽、登封 | 前往中國北方參訪當地考古遺址、博物館、考古研究所,了解中國北方陶瓷與金銀器藝術發展及其後續影響。 |
近代東亞美術史研究 | 林麗江、王正華、蔡家丘 | 105年12月10日至16日 | 東京 | (施工中) |
國際建築與日本—交流與互惠 | 福田美穗 | 105年5月10日至16日 | 大阪、神戶、京都 | (施工中) |
二戰後現代主義之藝術與建築發展 | 辛蒂庫斯、諾斯邦、福田美穗 | 104年11月10日至19日 | 東京 | 參訪東京重要美術館與建築,了解二戰後日本與歐美的文化交流如何形塑了東京的文化地貌,釐清戰後日本跨文化脈絡下的視覺藝術與現代主義發展脈絡, |
明代中日藝術文化交流 | 林麗江、王正華、蔡家丘 | 104年10月30日至11月8日 | 東京、京都、大阪 | 明代時期,中日兩國有非常頻繁的外交、貿易、文化與藝術交流,書籍、繪畫與工藝品是兩國交流之間的重要媒介。本次境外教學參訪東京、京都、大阪三地重要美術館與文化機構,觀看重要的中日文物收藏,以對當時的交流狀況有更進一步的了解。 |
18至20世紀的西方建築與藝術工藝 | 曾曬淑、辛蒂庫斯 | 103年6月22日至7月5日 | 柏林、維也納 | 參訪柏林與維也納重要博物館與建築,藉此對18至20世紀建築及藝術作品產生鑑識能力,並分辨作品的媒材、技法與風格特色,並與柏林工科大學藝術史系交流。 |
日本近代繪畫與庭園的發展
| 曾曬淑、福田美穗 | 102年11月23日至12月2日 | 東京、京都 | 探討現代化對傳統日本藝術的影響,前往重要博物館、美術館觀看畫作,參訪庭園建築進行實地參訪與研究,探討庭園元素在繪畫以及園林建築中如何產生關連並發揮作用。 |
韓國與日本庭園的歷史—為了確立亞洲庭園史 | 福田美穗 | 101年12月15日至12月22日 | 京都、奈良 | 透過考察古代至近代日本庭園,引導學生理解日本庭園的原貌暨空間規劃,並了解日本庭園背後的理論,與京都大學科西垣安比古教授課程「韓國庭園史」進行對話,以理解韓國與日本庭園背後的文化意涵。 |
中國繪畫考察
| 王正華
| 101年12月6日至12月14日
| 香港、上海、蘇州
| 前往香港、上海、蘇州重要博物館與美術館,觀看歷朝重要畫作,培養畫作鑑賞能力。
|
十五至十七世紀尼德蘭繪畫
| 曾曬淑、辛蒂庫斯、諾斯邦
| 101年6月17日至6月30日
| 布魯塞爾、安特衛普、布魯日、根特、魯汶、馬德里、埃斯科里亞爾、托雷多
| 此次境外教學旨在探討阿爾卑斯山以北歐洲藝術的源流,規劃前往比利時與西班牙各大重要美術館、博物館,與德國司徒加特大學藝術史學系合作進行聯合授課,觀看十五至十七世紀重要尼德蘭地區畫家的作品,理解作品暨背後文化意涵。
|
京都建築探訪
| 福田美穗
| 100年5月25日至6月3日
| 京都、奈良
| 參訪京都及奈良,了解日本古代城市規劃,以及背後的設計意涵,考察近代都市規畫概念如何影響千年古都的地貌。
|
Dürer與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紐倫堡與威尼斯間的藝術交流 | 曾曬淑、辛蒂庫斯
| 99年6月16日至6月30日
| 紐倫堡、慕尼黑、威尼斯
| 循著Dürer的路徑,由紐倫堡出發,橫越阿爾卑斯山,經 波扎諾至威尼斯,以比較阿爾卑斯山之北與之南藝術的差異性,其地理、文化風景以及藝術的國族風貌與特色。 |
歐洲教堂建築形式與城市規劃之探究(1000年-2000年)與十五至二十一世紀西方繪畫風格之鑑識 | 曾曬淑、Johannes Stückelberger
| 98年6月15日至26日
| 慕尼黑、威尼斯、米蘭、巴塞爾
| 藝術作品原作之觀賞與鑑別對藝術史研究與學習而言相當的重要,尤其是像建築藝術等三度空間立體作品之研究更是如此。本次境外教學旅行至德國慕尼黑(Munich)、義大利威尼斯(Venice)、米蘭(Milan)、瑞士巴塞爾(Basel)等四個重要歐洲城市參訪美術館及宗教建築等,進行藝術品原作海外專題研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