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日(一)由本所辛蒂庫絲教授(Prof Dr. Candida Syndikus)帶領西方藝術技法與材料課的修課同學們,參訪位於新生南路上的 天主教台北聖家堂。臺北聖家堂原為來臺的耶穌會士,於1953年購得約1800坪位於新生南路上的土地,後委託建築師林柏年設計建物,並於1965年1月10日落成啟用。本建物完成於第二次梵諦岡大公會議後,在本次會議中有許多改革,也包含在教堂建物方面。本棟教堂設計採用帳幕的外觀,教堂內部的中殿與兩翼的交會點就是中央的祭壇,納入了現代主義建築的思考,也反映出天主教內部改革後的狀態。臺北聖家堂內收藏及展示了18件來自比利時韋爾維耶市(Verviers)的聖心堂(Église du Sacré-Cœur)的彩繪玻璃。這些彩繪玻璃完成於法國藝術家沙勒˙李維克(Charles Lévêque)的工作室,在作品中可以看見他的簽名。玻璃的製造技術最早可回溯至西元前,可能源自敘利亞或巴勒斯坦地區,而彩繪玻璃的黃金時代則是在中世紀,直到18、19世紀後因應復古風潮以及修復文化資產等工作,彩繪玻璃再起引起大家的關注。而彩繪玻璃至此時期已經有創新的技術,中世紀時主要使用已有顏色的玻璃進行創作,藝術家先完成底稿,再將不同顏色的玻璃依據需要的形狀切割,不同的玻璃之間再使用鉛條鑲嵌的技法,拼接起來。自文藝復興起,逐漸發展新的技法,藝術家們可直接將顏料繪製於透明玻璃上,此種方式,可創造出更多細膩的細節、風景、陰影等,也因應文藝復興以來對於透視法使用、描繪自然的追求。而這批彩繪玻璃則結合了鑲嵌技法以及將顏色繪製在玻璃上的兩種方式。韋爾維耶市的聖心堂於1998年時改建,欲將教堂內部的彩繪玻璃轉贈給有需要的聖堂,當時的任職於新竹清泉天主堂的神父丁松青,獲知這個訊息後爭取將這些彩繪玻璃贈送給臺灣。這些彩繪玻璃在經過半年的清潔以及修復後,於2000年底完成裝設於臺北聖家堂內。彩繪玻璃的包含聖母瑪利亞及耶穌的生平故事、受難以及升天等內容,分別為〈瑪莉亞獻身天主(The Presentation of the Virgin Mary)〉、〈聖母領報 (Annunciation)〉、〈聖母瑪利亞的婚姻 (Betrothal of the Virgin)〉、〈聖母訪親 (Visitation)〉、〈耶穌誕生 (Nativity)〉、〈獻耶穌於聖殿 (The Presentation of Jesus at the Temple)〉、〈逃往埃及 (Flight to Egypt)〉、〈十二歲耶穌論道 (Disputation )〉、〈聖母教導耶穌孩童 (Mary Teaches Jesus)〉、〈聖家庭 ( The Holy Family)〉、〈聖若瑟安息 (The Death of St. Joseph)〉、〈最後的晚餐 (The Last Supper)〉、〈山園祈禱 (The Agony in the Garden)〉、〈耶穌受難 (crucifixion)〉、〈多默的懷疑 (The Incredulity of Saint Thomas)〉、〈耶穌升天 (The Ascension of Jesus)〉、〈聖靈降臨 (Pentecost)〉、〈聖母升天 (The Assumption of Mary)〉。若仔細觀察彩繪玻璃作品中的顏色,也可以發現修復的痕跡,而在每件彩繪玻璃前的解說牌上皆有標示順序的數字以及簡短的說明,提供參觀者了解作品的內容。而除了彩繪玻璃外,聖家堂內還有其他的藝術作品如聖像的木雕、耶穌的14處苦路等,教堂內部還有一個特別的中式小聖堂,如有機會前往臺北聖家堂,也可以仔細觀察教堂內部的空間以及創作喔。特別感謝臺北聖家堂工作人員提供中英雙語導覽解說。
圖片來源:2023年5月1日拍攝。
參考資料:
1. 2023年5月1日導覽解說內容。
2. 于禮本,〈有緣千里來相會―臺北聖家堂彩繪玻璃的前世今生〉,《藝術學研究》,2019年6月,第二十四期,頁151-212。
3. 大英百科全書 Stained Glass https://www.britannica.com/……/Traditional-techniques (2023.5.2瀏覽)。
4. How was it made? Stained glass window | V&A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5NOrG888CI (2023.5.2瀏覽)。
5. 最美的恩典:台北聖家堂鑲嵌彩繪玻璃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LF4ZimXcA4 (2023.5.2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