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26【活動花絮】劉錡豫「我寫故我在:從藝術史碩論寫成專欄作家」講座

講者:劉錡豫 專欄作家
日期:2024/5/7

「給大家的藝術史」系列講座第二場,邀請到藝史所第九屆的劉錡豫學長回家分享畢業後成為自由寫作者的歷程。學長不僅是FB粉絲專頁「書院街五丁目的美術史筆記」的經營者,也是典藏「Art Touch」的專欄作家,近期更出版了改寫自碩士論文的《神明離去之後:臺灣神社的收藏物語》。

一、從碩士論文到專書出版的改寫
將碩士論文改寫成專書出版最先面臨到的挑戰是章節格式的調整。《神明離去之後》改以藝術品做為每章節主題,關注神社收藏的文物生命史,從日治時期跨越到戰後文物的移動、改裝、再理解、再詮釋過程。而隨著時間流逝、對研究主題的再思考,以及新史料的發現,新書的內容相比碩論更是豐富許多!
󠀠
二、經營藝術史臉書粉絲專頁
「書院街五丁目的美術史筆記」最初創辦的契機其實源自於同學的鼓舞,當時名字也是隨意取的。然而一路經營到現在,錡豫學長也獲得了許多心得,並不藏私地分享經營粉專的小撇步:「持之以恆、穩定發文、緊跟時事、按讚分享互動」。在粉專發文沒有稿費,重點是如何將粉專經營納入你事業的一部分,引來更多的資源。
󠀠
三、以寫作維生
當興趣轉成職涯,寫作就不只是唯一考量。以粉絲專頁為例,經營者必須了解平台的特性、演算法與經營策略,依據不同的平台推出不同性質的文章(長篇深度研究、短篇趣事快訊、圖文的搭配等)。依據學長的個人觀察:在臉書上每周發3-4篇文,並且善用排程功能,挑選讀者午休、通勤的時段發佈,會獲得最好的成效!
󠀠
四、學院之外的資料蒐集
畢業後,學校所購買的資料庫就無法使用了。如何透過一手史料進行藝術史的書寫,直接考驗了寫作者蒐集史料的能力。學長大方分享了十多個好用的數位資料庫(沒來參加的人後悔了嗎),其中小編印象最深刻的是「美國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所圖書館檔案館」,看似與台灣美術史的研究不太相關,這個資料庫的其中之一的收藏卻是「20世紀發行於夏威夷、臺灣、新加坡等國的日文報紙」,因此能夠找到台灣藝術家的海外活動,甚至一些意外收穫。
󠀠
最後,學長也勉勵正在經營社群、書寫的同學,儘管會面臨到各式各樣的讀者,文章可能收到好或壞的回覆,持續發表並與讀者溝通互動,很多時候反而會獲得額外的啟發。
  • Post author: